在祖国的首都北京,即将召开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喜讯,早已传遍了玉树高原、青海大地。玉树的草原儿女们,无不欢欣鼓舞:有多少话儿要向党来诉说,有多少喜悦要向党来表达!
2012年10月27日,在玉树县政府临时办公点的板房会议室内,全县各村社代表欢聚一堂,欢送才哇赴京参会。现场欢声笑语,场面分外喜庆。
作为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地震发生时,在失去3位亲人的情况下,才哇强忍悲痛,带领村民抢救幸存者,由于用双手扒刨,十指鲜血淋漓,救出了3名幸存者。省委书记在遍地瓦砾中与才哇双手紧握,共行“碰头礼”,鲜血交融的情谊感动中国!
欢送会上,才哇有些腼腆,“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能参加十八大,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的莫大荣誉,肩负着家乡父老的重托,我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崭新面貌汇报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把玉树人民的感恩之心表达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
冬日的清晨,旭日夺目的光辉铺陈开来,缓缓舒展着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大美卷轴……
放眼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路网纵横,街道交织,连片的藏式现代建筑取代了蓝色的救灾帐房;污水厂和标准化供水厂气势恢宏、线条明快,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作为结古镇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州藏医院,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四瑞和谐”图惟妙惟肖,端庄大方;六大特色片区异彩纷呈,团结和红卫片区展示着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当代片区展示着康巴民族传统风貌,扎西大同片区展示着现代商业核心区风貌……集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域风貌之大成,充满浓郁藏族特色的新玉树轮廓已然清晰。
2012决战之年,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雪线之上,艰苦卓绝的重建之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城镇和乡村居民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灾区19个乡镇住房重建任务完成,结古镇区院落式住房建设(包括新寨村)和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商住房、商业用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分配工作开始收尾。
——按照公共服务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服务功能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和重建工作需要。
——寺院重建和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87座寺院的修复重建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将全面完成。
——注重产业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灾后重建坚持把产业重建与优化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了支撑性优势产业,结古镇产业恢复重建成就显著。
——加强建成项目的运营管理。围绕学校、医院、市政等公益项目推进和建成项目的运营管理,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出台了富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同步推进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相关前期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模式,用现代理念、现代手段去管理现代城镇、现代设施,把建成项目管理好、运营好,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下,省委、省政府集全省之力,挑战极限,感恩奋进,到今年年底,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将基本完成,以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崭新面貌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在一栋栋一片片融合了藏式民居风格的居民居住小区间,由武警和部队援建的玉树州孤儿学校分外抢眼: 窗明几净的教室、红绿相间的环形塑胶田径运动跑道,功能齐全的计算机房、班班通、实验室、图书室,整个校园清新而美丽……
2010年4月18日下午,来到这所学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面对孩子们悲怆中充满期冀的眼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12个大字,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
两年多后的今天,这些孩子们走进了明亮的教室,坐在舒适的课桌前,借助液晶电视、广播、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轻点鼠标,就能够最终靠网络,穿越扎西科峡谷,联通到大山之外的世界。
2010年5月1日至2日,当再次来到玉树灾区视察时,充满激情地面对坚守教学岗位的玉树县三完小和州职业学校的教师说:因为我不能经常来这里,我把孩子们托付给你们了,党和人民把孩子托付给你们了!操场上,教室内,几乎所有在场的教师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玉树震后,、、、习、、、等也纷纷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习、、、先后亲临玉树看望慰问灾区群众,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抗震救灾的艰险时刻,在恢复重建的日日夜夜,省委省政府最牵心挂怀的是群众!群众的衣食住行,群众的冷暖饥寒。
灾后重建誓师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庄重承诺:我们要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我们要坚持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我们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顽强作风。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早日让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伫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
经过两年多的奋战,灾后重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基本完成三年重建工作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基本框架已经显现。
2012年10月16日,在玉树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入最关键的冲刺决战之际,带着省委省政府对玉树各族群众的关怀和温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专程来到结古镇,亲切看望干部群众和援建单位职工,为顺利完成今年各项灾后重建目标任务鼓劲助力。
在扎西科德宁格社区里,这几天格外热闹。新居落成了,群众们正忙着拆帐篷,搬新家。看到此情此景,书记也兴致勃勃地来到旦周多杰家的帐篷前,和旦周多杰一家人一起拔帐钉、解绳索、卷帐篷。两年前,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我曾和大家一起搭帐篷,想让受灾群众们尽快得到安置,有个安居之所;而今天,我又和大家一起拆帐篷,从这一刻起,大家将彻底告别帐篷里的生活,住上新房,开始新生活,我非常高兴。
西航组团大门前的广场,这里是10月下旬举行的玉树灾后重建五大商住组团竣工仪式现场,在我们面前,102栋全新、漂亮的藏式楼房拔地而起,这就是结古镇1785户居民即将入住的新家,从拆迁,重建,再到今天交付使用,中国中铁的援建者们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看着鳞次栉比、美观大方、宽敞亮堂的组团楼群,藏族群众洛周很开心,入冬前,住新房,眼看着就要实现了,这些房子真真好,但是我说不来,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是我们玉树人的福气!
新建的五大组团内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等设施齐备,就连居民家里的卫生间、厨房等基础性装修都已完成,组团内广场、草坪、停车位一应俱全,今后还要安装健身设施。
进入六月,玉树天气时雨时晴。整个结古灾后重建工地上,一派你追我赶的繁忙景象。如何切实加快结古地区住房建设,省长关切。骆惠宁一行冒着蒙蒙细雨,先后来到结古镇的扎村托弋北组团、扎西科三组团、西杭组团住房建设工地,认真听取施工现场负责的人介绍,仔细地了解涉及住房建设的群众工作,以及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施工安全和资金监管等情况。在扎村托弋北组团工地,骆惠宁叮嘱现场指挥部负责人,要逐步科学组织调度,尽快推动规划内住房项目全面开工。上拉秀村和加吉娘村党支部书记才文拉桑、土旦朋措是扎西科三组团工地的质量监督员,他们自豪地告诉省长,由村干部出面组织引导群众,两个村的群众意愿已全部锁定。骆惠宁高兴地说,基层组织工作有力,重建推进就有保障。他要求随行的玉树州、县负责人,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尚未开工住房的群众意愿锁定工作,为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创造条件。
结古镇主干道两侧,一栋栋商住组团楼房相继封顶,西杭商住组团18栋楼房已完成整体的结构。骆惠宁对项目负责人说,要合理密布施工力量,交叉推进楼体浇筑、楼层砌墙、楼内装修及水电配套施工,加快住房工程进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项目负责人边点头边答道:我们肯定提前交付住房,不辜负省长的期望!
书记和省长的希望,就是玉树人民的希望。面对着眼前日新月异的家乡,面对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藏族群众的心中充溢着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
春日和煦的阳光,照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的教学楼上,崭新的大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下,蔚为壮观。初二(一)班的拉毛措和同学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谈论着新学校:教室里都安装上了投影仪,我们还可以到计算机室上课……
在新校园里嬉戏玩耍,孩子们笑容满面!才让吉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地震后他被转移到外地去上学,新校园建成后,他又回到了母校。躺在草坪上的他告诉我们,他的新校园比省会西宁的学校还要漂亮。
玉树灾后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制约条件最为突出、生态保护最重要、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基础设施保障条件最为脆弱、土地权益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原址重建,条件之苦、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世所罕见。
着眼玉树灾后重建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由北京、辽宁两省市和四大央企,以及省内四个地区和11家企业一同援建玉树的重大决策。
各方援建力量与地方之间建立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沟通协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进程。广大援建工作者从始至终保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开创了灾后重建援建工作的玉树模式。
今日灾区,援建的两校一院工程竖起了八一速度、八一品质和八一作风的标杆。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的走进全新的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和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看着已投入运行、设施省内一流的全新的玉树州八一医院,援建官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为援建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基建营房部副部长朱俊富保持着指挥部的两项纪录:下山次数最少,上班时间最长。眼前的朱俊富面庞青瘦,发紫的嘴唇上布满干裂的口子。在玉树的这一年,他瘦了整整20斤,原本瘦弱的身板更显单薄。
这里缺氧,但不缺爱!两校一院工程指挥部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项目管理部主任于泓说。大到电脑室中最新型号的电脑,小到洗脸的毛巾和刷牙的杯子、牙刷,援建官兵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孩子们准备好了,让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的学校。
对口援建,是一个文化充分融合、相互包容的窗口;对口援建,是不一样的地区发展理念登台亮相的一个舞台。两个对口援建省市北京和辽宁把各自先进的发展理念、成功建设经验和优秀的地域文化,带到了灾区。
灾后重建两年多来,北京援建的114项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工80项,剩余的34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收尾工程建设,已完成总体援建工程约96%的实物工作量。这些成就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鼎力支持,充分彰显了首善责任;得益于北京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热情参加,充分彰显了首善意识;得益于北京援建指挥部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组织对口援建各项工作,充分彰显了首善标准;得益于北京援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援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充分彰显了首善作风,得到玉树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成为了对口援建工作的一面旗帜。
2010年5月20日,震后一个月,辽宁省便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援建领导小组。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辽宁省将负责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的重建工作。经过深入调研,援建工作小组确定以辽宁省设计研究院为总包单位,选定技术精良、实力丰沛雄厚、有丰富高原作业经验的9家施工公司承担援建任务。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辽宁省对口援建玉树巴塘乡告竣:农牧民住房1132户全部建成;学校和卫生院等14个公建项目全部竣工;林业、电力、水利等27项工程完工,基本实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这是名副其实的辽宁速度。
灾区人民不会忘记,全国人民竭尽所能的无私援助与支持,特别是中铁、中建、中铁建工和中水电的数万名援建者,千里迢迢赶赴灾区,给予灾区大量人力、物力和智力援助。在对口支援方案颁布后的几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工作组悉数到位。勘测、设计、规划人员、各路施工队伍也陆续抵达相应援建区。从此,人类历史上艰难的一场灾后重建大会战拉开序幕。
隆冬时节,为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的如期完工,无论刮风下雪,中电建的工人们每天都必须重复干着土石方开挖、土方回填、浆砌石、放置宾格网箱等苦活重活。
由于施工点渗水量很大,施工时需要用水泵不停的排水,为防止发电机发动不了,天还没亮,工人们就得给发电机和施工车辆打着火预热,天冷的时候,工人们戴着手套搬运石块时,冰凉的石头甚至隔着手套都能把他们手上的皮粘下来。六工区综合大队副大队长庞克学说。
灾后重建两年多来,中国中铁一路高歌猛进,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工程成为玉树结古镇第一批竣工的学校,玉树县第一、第二幼儿园也于今年9月竣工,下拉秀农牧民住房和扎西大同统归自建区按要求达到施工目标,其它公建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在扎西大同居民定居点,中国中铁创造出在不到5个月的施工期内,610套居民住房竣工验收的建设速度,由此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他们为援建者送来一面面锦旗,跳起欢快的舞蹈,献上洁白的哈达。
从班加西到结古镇,自中国建筑哈德拉项目搅拌站从利比亚内乱开始,中国建筑员工孙仕玉撤回了国内,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地中海国家。
在日记本上他写道,我又来到天高月朗、雪山逶迤的玉树高原,但是在这里工作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高原缺氧是困扰在这里援建的每位工人的难题,小跑几步都要大喘气。这里都是大山而且房子都是盖在山坡上,对人对机械都是很大的挑战。
中国建筑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全体援建人员以实际行动发扬了海拔高追求更高、标准更高;风雨强斗志更强、团队更强的玉树精神,书写着灾后重建的铁军誓言。
省外援建的同时,省内的兄弟州地也责无旁贷地向玉树的亲人们伸出了援手。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纷纷派出各类援建队伍,带来的有物资、有技术、有资金,更有浓浓的手足情谊。
多难兴邦的民族,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从来就是生命相托、骨肉相连的整体。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支撑起巍巍新玉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是灾后重建的伟大事业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是玉树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共同心愿。
省委常委、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玉树州委书记旦科充满深情地说,通过两年多来的援建实践,各方援建力量倾情投入、倾力支持,建成了一大批惠及民生、关乎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各方援建不只是物质援建、技术援建、管理援建,更是精神援建和制度援建,援建对玉树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要真正把援建成果作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把援建展示的质量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把援建的科学方法作为我们应当遵循的制度,在项目建设的质量、制度、效益方面实现新突破。
两年多来,各方援建人员以热爱家乡的精神热爱玉树,以建设家乡的精神建设玉树,玉树州委、州政府在全州广泛深入开展援建成果、援建经验、援建精神的宣传活动,让全州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援建取得的重大成绩,充分认识到了援建给玉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感恩援建成为全州人民的思想共识。
2010年7月从重庆上玉树,大学刚毕业的刘逾应聘来到中铁建工,分到了下拉秀镇偏远的山区做技术监督员。46岁的多尕一家就住在驻地附近,每隔几天,多尕总是带着孩子来玩,临走时又总要盛情邀请刘逾去自己的帐房玩。
一个月后,多尕来驻地的次数慢慢的变多,尽管他的汉语讲得不好,但说起话来却非常幽默,只要多尕在,帐房里就充满了笑声。直到有一天,他的双脚不由自主地迈进了多尕家的帐房。为招待刘逾,多尕把家里好吃的手抓牛肉、酸奶、藏式点心、八宝饭都端了出来,还怕刘逾吃不惯藏餐,让妻子炒了几个川菜。
事后,刘逾与朋友在QQ上聊起多尕,谈到他招待自己的丰盛大餐,谈到他的幽默话语,谈到他妻子天籁般的歌声……
在德宁格项目工地,老员松杰朋措拉着中水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王维斌的手,含着泪水说说:感谢中水电,感谢央企,为我们建了新房,还帮大家解决了入住后的实际困难,我们藏汉人民都是一家人啊!。
时值灾后重建决战之年的关键时期,2012年7月6日上午,玉树县西杭建委会干部和当地群众组成慰问团,冒雨来到中铁二局援建的胜利路商住组团二和西杭商住组团,看望奋战在援建一线的干部职员,送上锦旗和慰问品,为援建者加油鼓劲。
此前,西杭建委会干部曾多次带领当地群众为驻地援建干部职员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还在节日期间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并积极主动帮助协调征地拆迁等工问题,推动了整个工程快速、有序推进,体现出地方政府与援建企业和谐共建新玉树的浓厚氛围。
西杭建委会主任巴东说:广大援建职工离开家乡到玉树给我们建设新家园,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完成今年灾后重建任务。
高原上特有的澄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普照着,恣肆在冬日的巴塘草原上,光线是那样的炫目、明亮。
在结古镇,踏着平整的水泥路,走进格来达杰家中参观,客厅里铺上了木地板,摆上了全套的藏式家具,电脑和37寸的液晶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里是太阳能生物节能炉和保温水箱,卫生间安装了坐便和淋浴,客厅有多媒体集线箱,房屋地面安装的地辐热依靠屋顶安装太阳能和生物节能炉供热,格来达杰一边笑着,一边开着玩笑:我们的房子你们西宁人比不上!
走到哪里都有笑脸,我们感同身受。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里,既有住进新房开始新生活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憧憬。